三则面试的所录所想

面试图

这篇文章来自于19年的三则招聘,在跟被面试者对谈过程中,通过对方的口填补一些空白信息,或者交换印证一些看法,是一个有趣有益的体验。

Case 1

一个 鹅厂–>猫厂–>鹅厂 的候选人,心理不舒服想继续出来。鹅厂人出来的大概率原因,项目不满意。因为在给力的项目中,成就感和收入回报是让你不舍得走的,或者脱离了这个项目,你根本没有能力获取与之对应的价值,正所谓作为一个螺丝钉,离了操作平台没啥大作用。

做专做扎实,做领域(行业)专家

还是一个蛮理想的候选人,面谈期间,他的大意是想在一个领域做专做扎实,沉淀下来,结合技术方向做领域(行业)专家。这句话的确是对的,因为基础技术领域的执牛耳者太少,多数人并不适合走这条路,能走这条路的人其实起跑很早,外加天赋异禀。

当他二进宫去鹅厂云部门时,痛苦于项目管理不合理,每个人并行几个项目,搞得人心累。出于追赶状态下,动作变形,手上还是拖拉机时,对外承诺已经是法拉利了,这是他口中的鹅厂的最大问题管理混乱,从这几年鹅厂的增增日上,反推出来,他应该是掉进一个不太好的组里去了,组里的领头人水平不行。

反之,他感慨猫厂底层中台的支撑能力是非常强大的,鹅厂这边很多组件经常暴露问题,例如调度系统出问题,导致报表和分析一天都没出来。结合上面的法拉利论,这种情况是一定程度的现实,鹅厂的不少系统设计上有些糙的,外加先上线再优化的传统,出毛病自然而然。这并不需要一杆子打死,任何做系统,尤其是摊饼摊的太大的系统,一定早期问题很多,猫厂的系统起步更早,理应更加稳定

中台如何考核

旋而问之提出中台理念的猫厂,中台如何考核?答之如阿里云允许你花精力做探索性工作,如支持你成为某些开源项目的贡献者,作为绩效的一部分。

内部中台,多少业务接入了,服务数据量如何。

总而言之一句话,透明,通过技术尊重达成人员能力发展的人企平衡,相信我,公司有一千个招能约束你/考核你不是肆意摸鱼。

猫厂还有哪些值得回味的点

何为敏捷

敏捷=story拆分合理,串行执行。以项目制组织人员,动态调动兵力,集中攻克问题(项目)

总结抽象,拔高认知

写周报,强调关注对业务整体的提升有什么帮助。逍遥子是财务出身,对数字非常敏感,反向影响每周的报表要做分析

猫厂和菊花厂,是现在市场上溢价能力比较高的两家,因为大家都想学他们,两家都是组织变革的代表,不断的折腾,不断的不让组织稳定。学习者以期打造同样的组织成功来促成业务成功。为什么要请他们念经?因为视野认识在,类比于搞市场,得把钱交给花过大钱的人。

Case 2

大数据变现的渠道有哪些

  • 风控
  • 推荐 – 广告也是推荐的应用

来自于一个长期搞大数据的候选人,简单的两句有道理给大家看看

个性特征+动机+价值观 = 天赋

实际候选人有缺陷,在与合作者沟通和影响力引领上,是低于同龄人,一个人在特定的年龄段,必须完成跟大家相似的里程碑。如果没有,要么强,要么有问题。所以考察时必须要全面。

个性特征+动机+价值观 = 天赋,你不要去尝试改变或影响,所以关注考察基本面非常重要

越放松越真实

在放松的状态下,问过去的工作职责,印象最深积累最多的排在前面,看与企业要求是否匹配。

Case 3

一则面试反例

博士读的计算机,2年工作经验,去腾讯之前在中兴还有些深度,做自研版本的mysql数据库,做智能电网的项目。跑去腾讯做微黄金的cgi开发,一些简单的设计。这类基础的开发工作,与其求学履历不对等匹配,个人觉得实在是浪费,不知道其个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安排。

如果你想在较不擅长的取得成功,那你们的生活可能会过得一团糟,持续经营优势才是明智之选。这句话强调的是务实之选,并不是说让大家故步自封。

保持好奇心无可厚非,且相当值得,只是要付出努力

  • 建立立体化的思维模式/体系非常有必要
  • 并且你拥有的基本知识越多,需要吸取的新知识就越少

痕迹体现经历,观点体现价值观

判断一个人的成就动机:借助对第三者的评价(身边哪些人混的好),来获取他内心的成就动机。类似于其它标准的体察,同样可通过其对其它事件的评价,而不是直接问。

成就动机跨越价值观定型到挂掉这么一个长周期,分为六类:权、钱、术、名、地位、闲

判断一个人的职业动机:你认为最成功的三个人。此句语义上与混的好不好有差别,混得好不好易生活工作一起谈,更适合成就动机。

职业动机跨度进入职场—>退休这段周期,分为四类:权力,影响,亲和,成就

成就动机和职业动机有一定的映射关系,成就动机里的地位对应影响动机,好名声对应亲和动机,闲这类职业动机不高,钱和术都映射为成就动机,权力不必多说,职业动机也是权力。

后记

代际变化整体趋势要求工作有趣化,只有两种途径

  • 氛围有趣化(容易做,但不持久)
  • 工作内容有趣化(难,持久,但员工兴趣感知不同)

最顶级的公司,肯定两者都不能缺了。追其本质,团队管理者还是在难的一条路上多下功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