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年的意义

中年的意义

人类取得食物的整个系统都很独特,成年成员取得卡路里的能力,会随着学习狩猎和采集技巧而不断提升,中年人为社群取得资源的能力一向最强。年轻个体除了基因会得到另外一种形式的中重要信息—跟长辈学习

**中年人则擅长分析,计划,组织和文化延续,**见树又见林,可称为洞察力。

人脑能力进化的驱动

人类取得食物的整个系统都很独特,大部分灵长类会消耗大量养分含量低,但非常容易获取的食物,灵长类中,人类特别擅长取得埋在土里,有外壳,外层有毒或跑得比我们快的食物,专门找需要技巧才能取得的各式宝贵食物(要靠寻找,挖掘,剥皮,智取),而这大概是我们变得如此聪明的主要因素之一(当时扳机可能是200万年前的气候变迁,人类为适应草原扩张的干旱气候而待在没有遮蔽的地方),人类需要时间来学习这些技巧。

现代狩猎采集的社会中,成年成员取得卡路里的能力,会随着学习狩猎和采集技巧而不断提升,狩猎采集者在25-30岁之间取得食物的能力会提高3倍,取得食物的能力在45岁达到巅峰(黑猩猩大多活不到那个岁数),45岁,狩猎采集者的体力逐渐变差,骨质量和灵活度也开始下降,但他们拥有多年的实践经验,所以还是胜过年轻的同伴,中年人为社群取得资源的能力一向最强。

灵长类群落大多可以全体一起四处游荡,轻松捡食食物,但人类不可能这样,高超的狩猎采集需要技巧和灵活性,不可能同时带着小孩和双亲,所以人类必须分工。对南美狩猎采集者进行的研究显示,每对夫妻在抚养子女时,平均会得到另外1.4个成年人的帮助。

中年人的功效

人类的觅食模式与众不同,中年人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,而频繁的重新分配食物关系重大,也许正是人类高度社会性的基础,而高度社会性或许是我们头脑如此发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。

只有人类在青春期会有十多年的发育过程,人类演化出青春期是为了把无敌的发达头脑发育的更完美,而头脑正是我们这个物种得以成功进化的关键。

人类幼儿的头脑以惊人的速度消耗能量,吸收知识,需要的能源远大于其它人猿婴儿。我们的物种是需要高投资,密集信息的。

新生儿87%的能量被发育中的大脑消耗掉,一万年前的人得打猎才能得到这一切能量。和其它灵长类比起来,人类儿童死亡率很低,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不让孩子参与狩猎和采集,在生病的时候,其他人还会为他们提供食物。

年轻时,我们庞大的头脑需要非常多的能量,常常需要由父母之外的人提供,我们背后的这种支持也束缚了我们,让我们受制于紧密的社会协作,而这种协作需要更大的脑容量,人类处在一个智力,技术和社会性的良性循环之中,而驱动这个循环的力量正是中年人。

养育一个儿童,不仅需要食物,还需要信息,大部分信息存在于基因中,许多动物到所有信息都在基因里,但在哺乳类(尤其是人类)这么复杂的动物中,年轻个体会得到另外一种形式的中重要信息—跟长辈学习

基因外文化的塑造

将学到的信息以非基因的方式传承格外重要,因为其中包含日常生活中用得上的大量信息,知识,技术,价值观,态度和目标都会代代相传,而这种信息的集合体或许可以称为“文化”。人类用老练的手段搜集食物,用复杂的方式照顾后代,有繁复的社会互动,因此年轻人需要习得许多文化。

基因可以延续几百万年,但思想却会轻易地溜走,然而,这种待机信息传递会瞬息消逝的特质,也是它最大的优点,一个人在某个当下获得的新技能或新知识,可能在其家族,后代,盟友和朋友间迅速延续。

人类的独特之处,在于我们可以用语言表达我们所想到的任何事,而不是像其他物种,只能通过搜集食物,使用工具和用声音传递信息。

**人类过了生育年龄还可以活很久,就是为了扮演这种传递信息的角色。**中年人兼具经验和精力,是人类所需最有力的提供者,文化传承的重责大任非中年人莫属。世界上到处都是中年人在教导和训练青年,虽然这些青年常比中年人更聪明伶俐,中年人却因此拥有惊人的固有价值。

人类的头脑(尤其是记忆和语言的部分)在四五十岁之间没有明显衰退,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人(无论是父母,其它亲戚,朋友还是职场的良师)所起到的主要所用是储存,传授信息。

研究显示,老年人对支持年轻人兴趣缺缺,可能是老年人罹病或死亡的早期征兆,仿佛我们一旦不再把思想传承给年轻人,自然选择就对我们失去兴趣。

这也是为什么科技工作者经常长寿的部分原因,一定要勤用脑,与年轻人多相处啊

农业的影响

在智人存在于这个星球的岁月中,有99.5%的时间不是过着定居农耕的生活(智人在过去一万年的演化,和过去200w年的演化截然不同)

副作用–寿命更短

在旧石器时代晚期(5万年前开始),老年人数量其实多得惊人,根据化石直接估算,老年人的数量居然在实行农业后逐渐减少,这似乎不符合大家的普通认知。问题出现在饮食的改变上,农业无可避免的使人类的食物种类不再那么丰富,他们通常只吃自己种出来的那一两种作物,因此限制了所摄取的维生素,矿物质和不同种类的蛋白质。这也表示少数几种主要作物一旦种不好,就会造成惨剧。

现代社会的证据显示,农业会减少付出同样努力所得到的食物量。南非的狩猎采集者,不像附近几个农业社群那么辛苦,而食物又比较充裕。据估计,从事狩猎采集的哈扎族人,每天只需花5个小时张罗食物,附近的农人则需要辛勤工作一整天,才能满足一天所需。农耕出现后,儿童的四肢变得比较柔软,没那么强健。

更多的疾病

农业社会平均寿命减短的另一个因素是传染病。农业和聚落则给人类带来了五花八门的新疾病。首先,大部分早期人类永久聚落恐怕肮脏又拥挤,缺少污水处理系统,加上为了灌溉而减缓水道流速,只会让疾病蔓延情况加剧。现代世界最重大的疾病,起因都是人口密度过高与卫生问题,而这些状况不大可能影响从前在开阔草原上游牧的狩猎采集部落;他们只要离开自己的排泄物就好了。

疾病更常发生的另一个因素是人类和动物间的距离拉近了,在人类开始饲养牲畜之前,大概只有在短暂的狩猎过程中才会接触到动物,而最大的风险是被践踏或吃掉。相反地,畜牧让人类与动物及其身上各种赘生物持续近距离接触。

有了农耕,人和动物也与细菌,病毒和寄生虫接触更多,除此之外,五花八门的病原菌原来埋在土里,因为翻土而暴露在空气中,之后飘进人类的肺部或被人类的伤口吸收,所以说,农业恐怕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一样,并不是那么美好的创新,人类的疾病形式发生了改变。

有了农业后,人们更辛勤地工作,收获却更少,食物种类变得单一,活在污秽之中,年纪轻轻就死去,这一切的苦难是为了什么呢?事实上,虽然农业让我们进入了人类的新时代,物竞天择无情的力量却仍作用在我们身上,它们是:

唯1.5的好处

农业需要的土地比狩猎采集少,所以人类可以在小面积的土地上定居,人口密度远比以前高,若没有农业,世界上的人类可能还只有100万人,另外,农业社群状况良好的,稳定的热量来源能使人类更多繁衍更多后代。简而言之,农耕让人类繁衍得更多,这在演化上确有意义。

农业的形成是个了不起的现象,不仅永远改变了我们吃的食物,也迫使人类在一个地方落脚,待在靠近田地和牲畜,以及可以储存食物的地方,农业的生活方式更加重视财产,随之而来的是保护财产并将之留给后代,不让别人取得。所有人类族群在短短一千年间,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成耕作和聚落,城市,书写和政府也随之出现

中年感官的退化

男性的错觉

几乎所有哺乳动物两性寿命差不多,人类男性似乎成了例外,不论是死于心脏病,意外,还是酒精,药物,他们甚至容易忽略自己的健康—中年男性一直觉得自己比女性健康,虽然他们实际的健康状况可能比较糟糕,这些想法错误的健康乐观主义者,不愿意寻求医疗协助的情况也是众所周知的

感官却有下降–年轻人做替代

感官退化通常在中年不会被注意到,因为我们的周遭的感官信息是在过量,大脑又是个成功的信息筛子,失去部分感官其实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,另外我们的感官其实过度精细。

我们的鼻子能分辨出只有一个原子差异的不同化学物质,眼睛能侦测出数量不到10个的光子闪过,耳朵可以感应比原子半径还小的震动,听起来很神奇,到40岁时,真的还需要这样吗?

偶尔我们的确需要那么惊人的精准度,但我们是群居生活,附近会有年轻人提供这种能力,这并不影响中年人协调实际狩猎行动的能力。让年轻人来当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吧,中年人仍然是群体中的首脑。

大脑的缩小–未必是严重损失

通过MRI研究观测到人类大脑的灰质体积从20-80岁会持续减少1/4,听起来像是严重损失,其实不然,未必是坏事,有效率地截除神经细胞间不需要或没用的联结,就常常会使灰质的体积减小。

为什么时间越过越快

麻蛋,日子过得这么快,当我看到一篇文章是用星际穿越的剧照做的封面,写就日期却是在2014年的时候,我就开骂了。已经接近7年过去了,当时我还在青春的尾巴上

随着年纪愈发增长,时间似乎过得愈快,像在嘲讽我们似的。提了好几套观点,但我觉得靠谱的为如下内容:

我们的记忆扭曲了,因此扭曲了时间

记忆基准点校正

我们知道记忆会骗人,记忆也是我们感知时间的重要依据。我们大多对最近的事件记得比较清楚,而远的就差,我们对过去一两年有个清楚的时间架构,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都彼此吻合,但只要回忆之前的事,相关的记忆就变得支离破碎常常须借助技巧和辅助记忆,来厘清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,例如我们用重要的基准点(像是孩子出生,搬家)校正5-20年前的小事件的相对时间,这种时间感知的缺失情形,会造成一种错觉,让人觉得时间流逝的速度变快了

新鲜感缺失

我们都有经验,第一次做某件事,感觉比以后做花费时间要漫长,新学校或新单位第一天,甚至假期第一天,时间似乎过得慢吞吞的。深陷险境时,几分之一秒的时间会戏剧性地随着主观意识而夸张的延长。比起熟悉的刺激,默认刺激需要多加思索,所以大脑给这些刺激更多主观时间,相对之下,语料中的平凡刺激几乎不可以不加留意,统统略过。

我们年轻时,事事新奇,你还在专心探究新的应对方式,所以有人认为时间随我们长大而加速,是因为我们比较少遇到新事物,中年人的世界很好预测,而我们大脑的反应方式让我们加快参与这个世界的速度,早年的生命因新挑战而延长扩展,中年的生命却因为缺乏新经验而在眼前压缩。

为什么新鲜感会影响我们对时间流逝的主观感知呢,或许完全是记忆的关系,中年人需要储存的记忆比较少,我们大脑认为发生的事变少了,也就是流逝的时间没那么多。

一年的时光并没有变短,但参照系数一直在变大,5-6岁一年相当于增加了100%的记忆,36岁时增加的记忆只相当于原来的1/30,新内容也在降低,无法激起波澜,主观上生命的确在加速流逝

如何走出困境

增加记忆的厚度,如果每天都是三点一线简单机械的重复,那么大脑的数据库就不可能像儿时那样爆发式的增长,大脑会误认为这一个月就是一天,所以每天给自己设置一点新鲜感,其实就是主观生命的延长。

比如翻开一本新书,结交一个新朋友,去一个没去过的餐厅吃饭,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。我们或许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,只要你愿意,随时都可以改变它的宽度。

中青年竞争

远古时代,中年人在大草原上狩猎和采集的效率,大大胜过年轻的同伴,到了近现代,他们则更懂得在城市里赚钱,有更强的政治势力

纵观人类历史,年轻人一直擅长求新,创新和文化变革,中年人则擅长分析,计划,组织和文化延续。这种思考方式的专门化,并不是社会强加的结果,我们的大脑在不同生命阶段会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,而思考方式的专门化是脑部变化不可避免的结果。

中年人参与争夺,要领先年轻人,中年人不是靠“经验”胜过年轻人,而是靠我们可称为“洞察力”的特质。研究证实,中年人特别擅长“见树又见林”,实验显示,他们可以在脑中储存大批量的信息,也可以“退后一步”,从全局思考事情的来龙去脉,而不是被细节迷惑

例如,从中年打字员得到的证据显示,虽然他们打字的速度不像以前那么快,但大脑中可以记住的字符串更长了。针对中年工程师的研究表明,他们更能筛选新信息,简化问题,避免混淆。中年推销员被证明可以随着年龄增长,自然地发展处量身定做的全新的推销方式,使得他们自身更成功。

这些适应行为都能减少脑力工作需要的能量,中年人能量效率非常高,更擅长委派工作和职责,可能是因为他们拥有全面的洞察力,使他们更容易引导其他人,尤其是年轻人。他们发现不仅解释需要做什么很容易,且也知道为什么特定的任务对于共同的努力的成功是重要的。

古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合作,部落为了达成共同目标而合作,很清楚中年人和年轻人有不同的贡献技能,新发现的中年视角还有另一个好处:让中年人很容易确定优先级和目标,这项能力我们从前称之为“智慧”。

一夫一妻制

从遗传学的研究来看,一夫多妻制在人类历史上相对而言并不重要,比较X染色体和其它染色体的基因重组程度,显示人类过去女性和男性的繁殖率是1.1-1.3,这表明绝大部分是一夫一妻制,不是绝对的1:1可能的原因不只是我们的祖先偶尔会一夫多妻,他们也可能是连续式一夫一妻制,或只是出轨。

对其他物种的研究显示,想知道某种生物的生殖模式是否为一夫一妻制,有些简单的数值可以作为完美的指标,例如体型就是很好的指标,一夫多妻的灵长类,雄性的体型通常是雌性的2倍大,而长臂猿是一夫一妻制,雌雄体型相同。人类男性体型大约是女性的1.2倍,这一现象显示,我们偏向于一夫一妻制的那端。某些生物特征对于其他物种来说是杂交的特征,如杂交物种的睾丸大,还有独特的精子形态,以增加精子在多次交配的雌性身上赢得冲向卵子的赛跑,相较之下,人类的睾丸比较小,精子显得非常没活力。

许多人类学家现在认为,社会对连续式一夫一妻不以为然,目前的一夫一妻制其实是人为的产物,使我们对宿敌时做出的情急反应,那些宿敌就是农业和定居的生活。农耕,定居,财产和集成,可能使社会强迫成员实行终身一夫一妻制。农业革命后,人们被迫比邻而居,在空间有限,生活贫困的的状况下,男人更不能为了性而彼此竞争。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社会对通奸会有残酷的处罚。第二个理论是,农业的出现,让人类出生的婴儿数目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,就那么一块地,如果多妻可能后代就会挨饿,因此中年男性无法离开,中年女性得到一些保障,结合之前养育人类儿童的能量消耗之困难,而社会顺之订下终身一夫一妻制。

停经的考虑

卵子损耗的过程会把胎儿的几百万个卵子库存,削减到最后会排卵的几百个,40岁的卵子库其实富含不正常的卵子。大部分卵子不是发育之后消失,就是根本还没发育就消失了,其实,青春期的卵子数目已经削减到50万个以下,这时甚至还没开始排卵。萎缩过程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毫不减缓,如果40岁的女性可以设法停止萎缩的过程,那么她可能仍然会保留足够的卵子来维持1000年每个月的排卵。

为什么停经时剩下的少数卵泡不再回应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?卵巢如何计算剩下多少卵泡,卵巢仿佛会做这件事,比方说,卵泡会分泌一种抑制素的激素,浓度会随着卵泡减少而降低,而停经前女性生育力不规律的下降,其实会受到抑制素浓度降低的影响。

人类演化出停经,是以为到了人生某个时候,难产死亡会让须抚育的现有子女失去母亲的风险变得很高,超过生更多孩子的好处。预期死去时留下许多孩子挨饿,不如或者照顾几个健壮的孩子。有证据支持,工业化前美国和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显示,每多生一个子女,父母的寿命就会缩短。

还有一种假说是“外祖母假说”,自然选择不只偏爱停止生育,活下来把后代养育到成年的女性,还有利于存活更久的女性,可以帮助照顾外孙,人类后代的需求很大,双亲的劳动力通常不足,无法替后代收集足够的资源。外祖母扮演的角色或许类似工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