抽象Thailand

抽象Thailand
DiffDay2025 年春节,带着家人在曼谷和 Pattaya 过了几天日子,对其国民福利覆盖和服务业低廉感到矛盾困惑,聒噪的街边也有不少带儿乞讨者,以曼谷的交通聒噪和混乱程度,不是很适合 citywalk。有幸碰到一次泰王出行参加唐人街活动,多样性体验拉满。
泰国GOV 每月至少进行五次街头检查,被发现带着无关孩子的乞丐将面临刑事指控,外国乞丐将被驱逐出境,泰国本地乞丐会被送去接受职业培训。但消灭乞丐很难,因为与收入相比,罚款微不足道
按某些人的总结来说,Thailand 属于少数非法起家而后洗白的那一类富人+不干活的政府+非常多的贫困的底层百姓构成的国度。非常有钱又没有底线,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,有诸天神佛皆为你诵经。没钱这种挣扎生存的地方就是狮驼岭。泰国很多时候是宜居,可给长期签证,但不给国籍。服务物美价廉,适合去消费,是地理套利的一种方法。小乘佛教的表象下是赤裸裸鲜活的阿鼻地狱,真实的西部世界,累累底层堆积出最有钱的家族,难的是大多数都身处无间。
泰国人信佛,跟我们目的不一样,我们求财,他们求消灾。
神话力量
按抽象层次来说,泰国差不多和印度一个层次,简单说也是因为它受到印度的影响。自从种姓制度被确立后,印度祭司们就致力于把这项先进的文化给传播出去,让更多人都能过上有一顿没一顿的幸福生活。第一站受害者就是东南亚,拿泰国来说,泰国不仅学习了印度神话,还仿照了印度神话编写了一个叫『拉玛坚』的神话传说,建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话体系,且从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,素可泰王朝开始,国王就已通过印度的神话完成泰国版本的君权神授,把自己神话成了湿婆的化身。比如说泰国非常流行的崇拜叫四面佛,它的原型就是印度神话里的梵天。既然印度神话已渗透进了泰国历史,那印度的祭司为何没在泰国搞种姓制度?不是祭司们不想搞,是在忙着另一件事:斗法。印度祭司想要搞种姓制度,首先就要打破巫师对基层的控制,这波是印度的祭司碰到了泰国的巫师。魔法碰上了魔法,二话不说就是斗法。尽管印度祭司有着超强的洗脑能力,但泰国巫师的剑也未尝不利,由于文化上的差异,双方的交流都成问题。祭司说原人创造了世界,他的身体变成了四个阶层,巫师们问:什么是创造世界?祭司们说 1+1=2,巫师们问,什么是加。双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,而巫师和百姓唯一关心的问题,是你祭司懂不懂法术?想在泰国混,你得会斗法。比如说 2010 年泰国两股势力起了争斗,面对对方的武力威胁,另一方请来了以为婆罗门祭司,让祭司发动了一场抽血行动,然后再把收集到的血液全都泼在对方地盘上,对敌人进行狠狠的诅咒。
想要搞出一套新的分层制度,首先要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,可泰国古代的社会结构类似我们古代的分封制,王权对地方没有绝对的控制力,管理地方的不是朝廷官员,而是各地的贵族,由于泰国有着自己的信仰,所以这些贵族还有着另一层身份:巫师。
斗法说到底就是看辩经的能力,就是说出去的话得让人们不能反驳,搞出来的仪式得能让百姓愿意相信,这就需去融合当地文化。等到这些印度祭司好不容易融合了泰国的文化,压制了当地的巫师后,佛家僧侣们也来到了东南亚,泰王二话不说,又转头成了佛学的守护者,等到这些新来的僧侣准备深入基层时,印度的祭司已经完成了本地化,于是和当地的巫师一起问出了那个抽象的问题,你僧侣懂不懂法术。于是僧侣也融合了当地的文化,掀起了一场魔法对轰的抽象场面。一直延续到了现代社会。到了今天,僧侣们已占据了主导地位,但这三类神仙早就出现了合流的情况,可能干得好的僧侣就变成了婆罗门祭司,干得差的还俗就变成了民间的巫师。
不难理解,为何泰国会流行恐怖电影,为何每部电影都有斗法桥段。本地化的佛学有了很多魔法,尤其是印度魔法的成分,这些成分就为一些法外狂徒提供了心理和精神上的安慰,所以敢于尝试,犯罪容错率高。
近代历史
泰国本身就缺乏对基层的控制力,尤其是对边境地区的控制力,之前的巫师和祭司,也就是现在的地方贵族,依然对当地有着绝对的控制力,王权不下乡,乡下有贵族,双方不是上下级关系,更像是一种合作关系。泰国的统治者既是国王,也是天神的化身,还是佛学的守护者。
在殖民者出现后,各国都出现了反对王室,变法维新的运动。结果还没等到泰国百姓要求变法,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国王就率先发起了变法维新,且凭借在英法间左右横跳制衡的能力,使得泰国成了整个东南亚唯一没被殖民的国家,极大地提高了王室的形象。
到了 20 世纪,全球又发起一场推翻王室的风潮,一个叫颂堪的军人准备联合泰国各级势力共同胁迫王室退位,还政于民,结果时任国王根本不给他们机会,没等到他们胁迫,就主动让出手中权力,只留下拔剑四顾心茫然的众人。主打一个只要我投降的快,就没人能够打败我,客观上也避免了流血牺牲。
此后颂堪就成了泰国的实际控制者,同时也保留了整个王室。到了二战后颂堪被推翻,泰国宣布之前对英美宣战无效(宣战书没有得到国王授权,泰国大使也觉得政府愚蠢,根本没向英美提交),对已投降的日本宣战。到了 48 年,颂堪又政变成了新的统治者,军方来回发动政变,相互推翻『泰国过去 80 年,军队进行了近 20 次政变』。此时王室在干嘛,在搞慈善活动,兴修水利,兴办学校,一幅忧国忧民形象,在拉玛九世操作下,王室获得大量民众基础。一边是说变就变的军队,一边是爱民如子的国王,民众很自然就倒向国王的阵营。
后来的军政府就选择与国王合作,由国王赋予自己统治的合理性。说以前的动乱都是生搬硬套别国的制度导致的,不顾泰国的实际情况,应放弃国会权威,重新树立起神王的权威。简单来说,就是把国王打造成集王权,神权,民权为一体的至高神,然后自己作为神的臣子来治理国家,这个模式就一直延续了下来。
泰王和军方实际是彼此帮扶相互利用的关系,军方通过泰王敛财贪腐,泰王利用军方罢黜反对派和铲异己。一旦民选政府施政失当,军方就政变,收取民心,拉拢各方利益。全国大说数大中型企业,外资企业,石油电力通讯等国计民生行业,特许经营行业都充斥着王室背景。军方高级将领几乎各个都是大地主,身处财富圈的高端;几百万有产阶级,形成了财富圈的中间部分。
只要民选政府要割这些权贵的肉,富裕阶层必然反击,对政府命令阳奉阴违,难得到有效落实,这时就动员平民阶层红衫军上街诉求,代表有产阶级和王室军方利益的黄衫军也会及时出马抗争,于是,王室授意的军方政变就会发生,民选政府被推翻,政治重新洗牌。泰国可以实行短期军管,但不能长久,对立严重搞不好会把泰国引入内战,到时候军方和王室的命运就会很微妙。所以军方政变后都会承诺一定期限内回到民主体制,循环往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