悦己觉醒

悦己觉醒

提悦己消费就不得不提到某个对立面词汇「舔狗经济」,舔狗经济大白话说,为了讨好喜欢的人而产生的消费经济。也可以说荷尔蒙经济。

之前有一个有趣现象,每到情人节和 520,总能在二手平台看到大量『舔狗礼物』,如全新 IPhone,未拆封的口红套装,高档包包,这些东西背后,往往有一段「舔狗故事」。而到了近几年,舔狗经济有式微的趋势,**25 年新华社 App 也发了文章《“舔狗经济”退烧,拒绝PUA》,这明显是配合生育率压力的宣传。**棋局形势有变,棋子的使用方式应有所变化,宣发就自然配合。

舔狗这样说:不敢聊,一聊她就肚子饿了,手机屏碎了,香水没了,粉底液没了,生日到了,房租到期了,好像我给她聊的家徒四壁一样!

节日太多,舔狗舔不动了;腰包瘪了,舔狗没钱舔。年轻人都在卷,焦虑烧光了情欲,少年心事重重,哪有心情玩舔狗这档子事。除开消费,也体现在婚恋观念上,中国结婚率持续走低,年轻人对婚姻的热情在降温,单身挺好的,钱花在自己身上, 开心又自在。

舔狗经济失灵,是社会观念觉醒,消费理性回归,个体价值重塑与媒介环境净化的综合体现。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自我成长和内心需求,不再愿意为了迎合他人而牺牲自我尊严和利益,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和内心满足感的获得。

回首历史

大洋对岸渡过上世纪70年代滞涨期后,从 80 年代起,美利坚各大媒体和电视台就开始疯狂宣传消费主义:女人就应该漂漂亮亮的,投资自己;男人就应该开好车,戴一块有品味的表。把各种消费行为融进电影中,潜移默化改变民众的认知,通过持续洗脑,漂亮国的民众们渐渐从爱储蓄变成了爱消费。

同样的套路在中国上演,但有不同的是,我们国内的男性似乎在消费领域相当理智,面对这种特殊的国情,资本只能改变策略,主攻女性市场。从 2010 年开始,所有的节日都成了消费的由头,更凭空出现了许多以前从未有过的节日,白色情人节,3.7 女神节,520 节,更荒唐的还有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。

女性收入整体偏低些,兜里收割的有限,资本曲线救国,通过女性来收割男性,例如男人就该赚钱养家,女人只需负责貌美如花;爱她就应该把卡给她刷;给女生买礼物是基本项,而不是加分项;家是讲爱的地方,不是讲理的地方;这些言论目的两个发力方向:

  1. 利用女性更感性这一特点,让她们觉得花钱是天经地义的事,花男人的钱更是天经地义的事,你既然爱我,给我花钱不是应该的吗
  2. 通过道德绑架,让男性也觉得应该给女性花钱。对于硬骨头男性,资本搬出男性比女性多 3000 万这事,告诉你男性本来就卷,那不活该单身吗。把不会提供情绪价值的男性叫直男,把不送礼不转账的男性叫穷屌丝。别人能给的你给不了,那你就处于了弱势。

达到了这两大目的,一个完美收割闭环就完成了。最疯狂的那几年,朋友圈非常流行晒转账,各种 5201314,清空购物车。

贬低与捧杀

除了贬低男性,对女性的捧杀也同时在进行。老一辈人普遍不愿意欠人东西,无功不受禄,这才是正确价值观。而今他们把普通女孩子称作小仙女,称作小主,普通男性则成为穷屌丝。毫无逻辑的拉踩行为把原来处于同一水平的两个人,拉到堪比主仆的位置上,这样收钱也心安理得。

没有公主的命,却落下了一身公主的病。在择偶的时候也总觉得别人都配不上自己,只有出手阔绰的公子哥才入得了自己的法眼,但公子哥只会租赁女性,他们确实会送礼物,更会提供情绪价值,还会表现的非常尊重女性,但他们没想着跟她们结婚。被租赁过的女性觉得自己被金钥匙开过,那自己就是一把金锁了,往后再择偶时,标准会不自觉升高,连带她的闺蜜也升高标准,毕竟闺蜜间也要攀比。

男性在进化过程中是猎人,他们的目标是更大的猎物(放到现代就换成了赚更多钱、更高的职位),然后带回家。男性天生不具有给别人创造情绪价值的能力,除非花费精力培养和训练

男人的大部分能量交给了生存和斗争,所以和女人相处时更倾向于尽量减少麻烦,二次元也是这样一种体现。男性大多数不会喜欢有个性的女主,就像多数男性喜欢宝钗而不是黛玉,因为林代表更多的麻烦和损耗,薛代表了帮你解决麻烦。

城市化+经济地位提升,获得与男性竞争同样的地位和水平,合力催化使得单身女性越来越多,单身人群中求偶意愿却女性高过男性,相亲角都是女性。资本不会报道这样的消息。因为这种消息只会加速舔狗经济的消亡,从而影响资本的收益。

  • 实际上女人是吸引来的,不是追求来的。你自己过得越好,对方会觉得靠近你也会过得好。
  • 钱这种东西是花给孩子和孩子的妈的,不是花给女朋友的。

观念转型与个体价值崛起

独立性与自我实现:00 后更注重个人成长和生活质量,婚姻和生育不再是人生必选项。上海的调查中,57.44%的未婚未恋青年对恋爱『不感兴趣』,更追求精神自由。00 后生长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,获取知识途径多样化,对世界的认知和视野更为广阔(包括世界各地婚姻模式),社交网络的普及让大家更易于产生同好群体的链接,更易形成小群体的支持

大家都更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,会思考,更多想的是我怎么想的,为我而活,思考出发点是能带给我什么?新生代除了工作和吃饭,倾注在个人爱好上的时间很多。面对恋爱,时常会发出灵魂一问:是手机不好玩吗,为什么要去谈恋爱呢?

婚姻自由

舔狗经济崩盘的底层是传统婚姻制度面临瓦解。但也没有必要“从此不相信爱情了”,就算人人刷手机的今天,依旧有人捧着纸质书来读

这一切背后,其实反映了社会的深刻变化,结婚生子不再是年轻人必然的选择,近两年结婚人数断崖式下跌,24 年前三季度,全国结婚登记数量 474 万对,创下近 40 年新低,晚婚甚至不婚以成为普遍现象。

年轻人对婚恋的态度发生了改变,加之就业压力,房价高企,与其把钱花在『追求别人』上,不如多投资自己。这背后是既是消费观念的转变,也是社会文化变化的缩影,是社会观念的一次转型。以前,男追女是天经地义,而现在,年轻人越来越务实,逐渐意识到,感情不是靠砸钱就能换来的。不再盲目追求仪式感,而是更注重实际的幸福感。这一切算是健康恋爱观和消费观的再度弘扬。

你这一生的第一使命就是让自己幸福,积极健康的恋爱关系也应该如此。

新生代的压力

社会的发展给大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自由,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。前几代人对婚育的观念,深受传统文化影响,不仅是个人选择,更是家族的延续。

00 后00 后从小就被寄予厚望,父母期待他们通过努力实现阶层跃升,高考,升学,就业,每步都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和较量。父母为孩子的教育和未来投入了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,反过来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。

动物在条件不好的时候,只迁徙不生育,是动物界的规律。我们今天的环境不足以让大家觉得生育对我来讲是有意义的,是我们的环境变了,不是人变了。迁徙是逃避,生育是留守。在重压下逃避是更容易的选择,如果大家不愿留守,只说明我们要改变环境,让孩子们重拾信心,人口学就是一切。

婚恋市场金钱化

国内充满了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逻辑,传统男欢女爱被腐蚀侵袭也是很自然的事情。改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,财富获得空前增长,但有利就有弊,由此带来的亲情感情爱情物质化显而易见。

舔狗背后的经济逻辑是通过某人追求自己换取经济利益,将荷尔蒙和传宗接代拿来讨价还价甚至是生财之道。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促进如今婚恋市场过度金钱化,每个人都身在其中,却又无法改变。富人希望强强联合不吃亏,穷人希望狠狠赚上一笔,或者空手套白狼,实在不行就躺平。背后都是人性,利益和交换。

这些会导致一些年轻人结不起婚,直到财富不断集中到极少数富人手中,穷人则被迫从肉体上消失,加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普及,最终这个世界变成少数有钱人的伊甸园,也绝不是危言耸听。

发散一下

卡死性资源

性资源的稀缺性是如何影响社会的?你要获得性资源,只有一个合法途径,那就是结婚,结婚你就要买房子,这样就会拉动消费,带动社会经济。

扫黄不仅仅是道德问题,而是一场利益博弈,背后也是对性资源的控制战,根本目的就是让性这种资源变得不易获得,至少对普通人而言不易获得(嫖娼被严厉打击,保养却被容忍)。对中国这个国情和传统,性资源供给稀缺,尤其对普通年轻男性,需求极大,能享受到的人极少。保持性资源的稀缺,才能让你去奋斗,让驴拉磨时前面总要挂个胡萝卜一样。如果色情产业也合法了,很多人真的不会选择去努力工作(不高的费用就可以满足核心需求,还可以随意更换技师,这样普通的工薪阶层都能满足需求,那样谁还会为了生活拼命工作呢?谁还会内卷)。这年头,要是你真打定主义不结婚不买房真不需要多拼命,而包养小姑娘的人本来也不需要你去整天敦促他去奋斗赚钱。

一千个失足女搞不好都可以搞崩一个小城市的房地产,这绝对是不可接受的。多对一的服务模式,会迅速扩大市场供给,影响全社会的性资源供需平衡,包养是 1 对1的服务模式,不会对整个市场造成重大影响。

一个失足女性一天内最多可接待 20-30 名客户,假设每天工作 8 小时,只接待 8 位客户,一周工作 5 天,一个月 22 天则一个月就可以提供 176 次服务,1w 名则可提供 176w 次服务,可覆盖上百万男性的需求(足以让一个普通三线城市的大部分劳动力失去斗志,甚至拖垮地方经济)

如果不扫黄,可能就不会存在天价彩礼。彩礼高的问题难以解决,根源也在性资源的供需失衡,甚至也是阳谋的一部分,避免一般年轻人轻易满足而选择躺平,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活力,而富人对彩礼问题并不在乎。

底层男性是不是资源?是不是有人力资源,自带干粮修长城的人,在秦始皇眼里是不是资源,是!

女性的自我物化

性资源这一词从内因上讲来自于女性的自我物化,从古至今全世界普遍都是,只有少部分女性在权钱威胁下宁死不屈

  • 古代女性没有自我物化的条件和选择,她们一般是被上位者物化的,所以批评古代青楼没问题。
  • 但现在的风俗产业呢?包括上门按摩,现代具有青楼属性的女子,即使有不得已的原因,大部分也是自愿去的,大多数是自我物化,自己明码标价,待价而沽的。在感受到个人奋斗很辛苦后,相当一部分女性会选择出卖性资源来获取生存和利益,是两害相权取其轻,也是物质主义的一个表现。

爱的淡化和稀释,是男女共同作用的。女性会普遍跟随从雄竞中成功出来的男性,而实际上好老公不一定符合物质化的标准,而男性要在这样剧烈的社会达尔文环境中脱颖而出,只能变得冷血残酷,否则几乎不可能成功和掌控资源。女性屈服于资源和权钱,同样是爱小于物的表现。男女都一样现实。

性操控与ED

生活里的一切都和性有关, 除了性本身,性更关乎权力。你做很多事情,往细里看,都是在追求一个多巴胺刺激,性本身里面还混杂着占有,臣服,操控等,确实还有些权力的意味。本质上,性和武器,金钱,权力一样,都是一种掣肘别人,拿捏别人的利器

  • 一个绝色美女,她的姿色,对大多数男人来讲就是一把夺命刀。本质上就是一种能玩精神操控的权力,可杀人于无形。只要一个男人没有 ED,那他就身处这种权力的辐射范围,始终受制于这种脑控。
  • 倒转过来也一样成立,男 Idol 的核武器是什么,本质上就是在供应一种性幻想。

我们反过来想,假设一个男人现在 ED 了,充血少年开始支棱不起来了,看上去立地成佛了,也可以理解是脱敏了,解放了,人生搞不好别有洞天了。本来拿捏你的那股无形权力,现在威胁不到你了,框不住你了,塞翁失马,你反而获得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和自由。你的闲者时间,那种松弛和平静,是不是非常超脱,这玩意比多巴胺脉冲,更高级。当然这违背了雄性生物学的意义,所谓死道友,无死贫道,ED 只能是失意中年男人的一种福报

在华尔街之狼里教了一个成事狠招,为了让你保持头脑清醒,思路清晰,建议你每天释放一下,而且是 twice,很极端。相当于人为制造了一场间歇性 ED,从浴壑难填直接挥刀变成六根清净。话虽粗俗,但本质上是在聊一种屏蔽力,跟闭关更容易修行差不多一个意思,有奇效。

这种世界上很多事情正着看是诅咒,反过来看,它可能成为一种福报。

婚姻的意义

父母得以喘息

婚姻可以让父母得以解脱,跟子女一起,她那么大了永远当孩子,让父母有种绑定的感觉,让父母的生命无法喘息。父母也先是自己,再是别的角色。不要把亲子关系脱离人性美化了。

如果孩子很自立,自给自足,生活开心。你做父母的还焦虑,那就是被传统思想和社会舆论影响了。

养育的神经递质

多巴胺更多是一种兴奋剂(兴奋过后就会产生空虚烦躁这类负面情绪)。真正和幸福相关的神经递质是 内啡肽和催产素。这两种都不是容易获得的

  • 对于常人来说,内啡肽获得需要经过压力、痛苦、困难、成就感才能主动分泌产生
  • 催产素则需要亲子配偶之间的亲密关系才能促进分泌。

养育过程中肯定是困难重重的,但是这也正是内啡肽分泌的主要条件,而养育过程中培养出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则是催产素分泌的条件。男性的劳动参与程度更高,有时候还可以靠事业的成功来获得一些内啡肽,女性的幸福感大部分还是来自于育儿过程,这本就是自然规律。

亲密关系的人生作用

人类是群居动物,与人要有链接。有一天你会发现人生到了一定节点后,不仅没有方向,也没有重点和支点,也就是这个世界不需要你,你也没有什么值得操心的事了,你茕($q\acute{i}ong$)茕孑($j\acute{i}e$)立自己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,生也好,死也好,没人在乎,会觉得特别孤独,要找寻价值感,另外也会有性的生理需求,解决这些个问题有多种办法:

  • 你可以很有钱买体验,买服务,买东西,用钱充实投资自己。
  • 你若是个企业家,也不会孤独或缺少价值,也有成长,性资源也不缺。

但普通人成为特蕾莎修女或成为企业家都很难,婚姻生子是最容易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,亲密关系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成长过程,这个叫做镜中我,亲密关系中的冲突解决帮助我们改进我们自己,养育孩子不是单向的给予,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淬炼。看似被消耗的光阴,实际上我们以最隐秘的方式参与着宇宙的自我认知,人类对存在的追问在新的瞳孔中获得新生。单身也很好,但如果你想更丰富的体验,此为一个普通人最容易参与的方案。

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