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意识
产品意识
DiffDay造神前言
在互联网圈里混,多少要培养一些个人的产品意识。用最直白的话来说,什么是产品意识,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洞察。所有的大而玄的东西谈产品,如果不说人话,你就可以把它们踢到垃圾堆里。有一段时间,在鹅厂狂吹张小龙,造神一样,其实也是广研团队下层自身需要的宣传,虽说造神,但不得不说张小龙确是人才,杰出程序员,到了不惑年纪,看透纷繁复杂的羁绊,了解各种行业迷障,搞产品懂用户也是一等一的厉害。特摘录改写部分分享内容,提醒自己没有一身研发功夫的产品经理不是好运营。我们这里不看营销,不看技术,只看产品。
后来梁宁的产品经理30讲和增长30讲也讲的很好,讲到产品经理的能力其实是建立信息秩序的能力,干这行也需天分,天分的一点是敏感度高。后期难以培养,就像个性特征+动机+价值观=天赋一样,这些都是在其过往的经历中基本已经定型了,瓜若强扭大概率不甜。
用户定位
要设计一款网络产品,我觉得最关键的是首先是定位用户,而不是想做个什么,就像张小龙这样,研究透了群体,做么样的东西如何做不容易错。想干个东西,多问问题把自己问醒。三个就够,what/who/why。
who
这个层面谁人都绕不过去,举例说微信就是做普通百姓,不限行业,不限能力,不限年龄。
why
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,就是找自己的价值点。微信以好玩起家,以简洁干练的爽构造自己的体验哲学,以低噪音生活化信息流经营自己的最大价值。莫提生态体系,那是讲给市场听的。
what
张小龙分享谈到的内容,更多的集中于what这个层面(因为他的who很宽泛)。 what中的产品展现气质的定位和哲学,粗线条的观点是有演绎推广内涵的。细的举例又具有醍醐灌顶的趣味效果。
一款产品的气质其实也是讲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。what!
洞察最本质的用户心理诉求
心理满足的驱动力,远胜工具和省钱。面向普通用户的互联网产品,要利用好人性的驱动力,贪嗔痴或性。举例来说,
-
微博上的用户心理诉求是自我存在感
-
微信植根于手机环境,定位要比它更简单好玩,而不是简单的点对点省钱。
关于微博和微信的用户画像分析可阅读另一篇详细的文章,传送门在此
洞察诉求,要懂人,如何获取用户心理?
这条线中,其实你无法了解他人,只能理解自己,要从己出发推演人最普遍的心理活动,捕捉大众需求,而不是海量的个性化需求。其实你蹦出来的或听到的琐碎好点子99%都是脱离需求的,用户反馈也只是帮你了解他们的想法,终要回到内省归纳。莫太相信集体智慧,集体决策导致平庸和各个部分的分裂,不要贬低自己,你的短板可能就是你的强项(例如,社交恐惧者可能知道怎么做社交产品)。哐哐哐地列了这么一大堆,强调的是重视让人都能用都会用的基本需求,很多(个性)需求都是不必做的。逼迫自己变成傻瓜看待产品,变不成就别放过第一印象(忘性大就记下来)
营造群体趋势里的口碑与时尚
像《乌合之众》中说的一样,群体智商本身低于个体智商,群体自己会表现出像一个完整生命个体的特性,就好像蜜蜂群尽管没有管理层却会统一行动一样。傻傻的人们他们会跟风,自认为跟的是“时尚”,这种时尚是互联网产品重要的推动力,有价值的好用产品,会成为时尚。
抛开价值,怎个好用?乔布斯的高境界在于Stay hungry,Stay foolish,如果套在用户身上,就是让我爽,不要让我思考。爽是用户需求,不思考是用户体验。在这种情况下,面向懒人设计,简化场景选择,保持主线质量,给用户自由用完即走,这样你才有好用的口碑。
产品设计-少即是多
像科学界的奥卡姆剃刀原则一样,理论都是宁少勿多。很多物理学家会说我们发现宇宙的规律是很简单的,那么既然上帝创造宇宙订立的规则都这么简单,然后演化出这么一个多样世界,为什么我们要把很多事情搞复杂化?留点空间,多点可能,因为你的决策来自个体推演,群体行为有规律但难以预测,你不也在试验和迭代吗,站在上帝身边的PM,也要学着上帝的哲学(做多就是抹杀)。体验要简单,规则要简单。记得每增加一种选择,都让用户迷惑,不固定感跟用户对随机的好奇,不是一个事儿。
举个不设定复杂规则的例子,SNS玩的都是群体效应的功能。当初做摇一摇或者基于LBS的附近的人,也没想到用户会拿来干什么,只是往好玩好用,爽方面做。让用户自己去演化发掘(人们首次相互被看到时,值得期待用户间会发生什么,况且陌生人交友嗷嗷待哺,是你保底的需求点)。
产品迭代的过程中,主线功能不强,堆再多辅助功能也没用,做好条理分类清晰的主体特性(分类本身就是人脑的学习&工作机制的天性),感受关注用户的潮流和反应(非常重要),等待他们说,太好玩了。
关于微信的发展和迭代路线,可窥见其对内核和次序的选择,传送门在此
平等 & 灵魂
- 跟用户平等做朋友,做有灵魂的产品
- 欢迎页是你为数不多的表达感受的地方,让每个欢迎页都是一个故事,让产品值得期待,传递人文意识当然更高级。
- 文案特别提下,产品中的文字是你和用户在说话,反映了你的气质。不讨好用户,不抬高自己。不用“吧”,“哦”,提示语不累赘加“成功”等多余字眼,用你不用您,不勉强用户使用功能。QQ邮箱管理员附上真人信息,也是尊重用户的一种体现。
- **互联网产品应让个体更自由。**工业化满足低成本的诉求,个性化体现独特价值,长尾和碎片化越来越明显,大家可创造的希望也越来越多。但不意味着你能像超级App一样规模化成功。
互联网没有造就一个大同的世界,而是大分。因为大分才是人群的本质,感谢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阻隔。
如果现在来回应what,应该是什么?
-
有机联系的结构(产品结构)
-
有肌肉(功能)
-
有气质(价值观)
-
反应敏捷(速度快)
-
理性(逻辑清晰,交互合理)
-
谈吐佳(文案)
好玩的补充(醍醐提醒)
- 管理是不自然的,SNS产品不要让用户卷入到管理工作中。例如通讯录分组(微博分组,google+其实做出来了没人用),别以为这是真实大众需求
- 不搞已发送已阅读之类的,也是做到简洁自然不累赘。老板用上已阅读特性,还不把下面的人紧张死,要允许人性的缺陷存在。
- 需要打通,说明不是需求。需要整合,说明都不行了。需要拉动,说明是KPI了。需要导入,说明没有生命力了。避免全面,全面的东西是平庸的。
- 微博上的人的心理诉求是自我存在感,其实活得都不是自己,并不是自言自语,而是博主希望在听众心目中构筑自己希望的形象。微信植根朋友圈,信噪比高,让用户使用维护起来简单轻松,胜在这里
后记
这一篇记录的比较早,有一种在微信如日中天时代跪拜+碎碎念奉若圭臬的感觉,不如另一篇讲用户思维来得简洁,可以对照着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