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织能力的杨三角

组织能力的杨三角
DiffDay看之前
搞企业的人,想必都对执行力这个词很熟,但是空谈执行力概念是不行的。执行是人的问题,群体可以对等于组织的概念,一个公司的执行力,其实也可以说是组织能力打造的问题。组织能力建设的方向,就是一个公司想要打造的能力方向,也决定了你的公司是什么气质,决定了你老板想要的能否得到。
不谈组织行为学,接触到组织能力的杨三角概念,这里确实是一个足够简单的抽象。说到底,组织能力,就是一个员工想不想,能不能,组织允不允许(员工治理方式)的三因素构成。那么只要上点规模的企业老板,就要在这几个方面找资源想对策。
在组织能力打造上,一个企业要长期发展,必须依赖自己的培养体系,以及自己的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。说的都是简单易懂的大实话,像书中作序所讲,杨教授深谙华人思维,再高明的理论架构,再切题的解决方案,若无简单明白的实施办法,方便好用的执行工具,华人企业是难以付诸实施的。
看到这个序总结,甚感这会是一本接地气的书。国人的思维习惯,语言体系,民族性格,中意的是“简单深刻”,而非照搬国外的首字母拼凑总结,解析理论的复杂图表。这也是为什么伟人,任正非流派,在企业界获得崇拜和有效的缘由。华人的艺术造诣诚然不足,但是词汇联想和理解能力是远超出欧美的,简单才能传播塑造,深刻执行才有力量。华人有短视贪利不守规矩的一面,在这方面更是要赏罚分明,知人善任,这突然让我想起求学时期时碰到的一个国企老总的讲座汇报,一人之力改善小国企的种种弊病,就靠赏罚分明,赏更要积极,用人也是赏。
看书
看了书的目录,主体如下
- 定义组织能力
- 打造企业需要的员工能力[人才抢夺,淘汰,培养机制]
- 塑造员工思维模式(洗脑想不想)
- 组织架构选择和改善(这个其实并不是允不允许的问题,允不允许是贯穿在2,3,4三项的)
成功=战略*组织能力,战略体现了老板的最高能力(判断&坚持),组织能力是战略执行落地的保证。战略是方向,当然异常重要,战略是修养是艺术,不在书本上。
另外一点,战略是易于模仿的,但是组织能力却难以在短期内模仿,从这个角度,也可以将组织能力拔高一个层面。甚至你的历史投入资产都是你的组织能力,比如你实验室的多少,更别说团队&文化了。
组织结构
对于我们这种没有经历过组织结构设计的人,看到什么组织结构都新奇,有搞产品事业部制的,有搞国家地区制的,也有搞职能分工的,也有搞矩阵式(同时多向汇报的)。但是不同的组织架构都有它各自的设计背景,与历史上该公司面临的机会情况和取得的成绩相关。显然没有万能的,因地制宜,因时制宜,考虑你公司的规模,协调管理的复杂度和外部面临的机遇和不确定性。回到头来还是创始人的对自己企业的认识或者愿不愿意放权。唯一确定的是,改变组织架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,牵扯权力,资源的重分配,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和矛盾冲突。这需要强有力的顶层干部来干。
组织边界
水平边界与垂直边界,不同,一般没有全面大动干戈改动水平边界的。水平边界的改善都是针对某一个特定流程做优化,或为了关键资源或商机做协调共享。升级到一个公司的理念,以客户导向来包装,将水平组织打造成利益共同体的概念。想搞好水平边界的优化,激励策略和员工的流动能力培养我觉得是重中之重。权责和信息比较虚,并不能真实调用人的力量。
营商变化
今日的经营环境强调快速,灵活,创新,且要善于整合全球资源。所以老派的强调控制、分工、规模、专业的传统企业,被互联网嘴皮子穷追猛打。趋势显现时并不是排山倒海时,但你却不未雨绸缪。君不见还是有很多老派的企业家在尝试转型,尝试管理转型。
老的做法有 决策慢,成本高,客户满意度低,因层层流程所限,员工工作被动,缺乏参与感等弊端,这都是新时代的痛点,但若能规避和迎合,痛点就意味着转化出新杀招,也决定了你是否真能基业长青。组织能力说到底是人的问题,很多企业嘴上讲以人为本,但并没有落到实处。
产业链微笑曲线
零组件(技术,制造,规模)–组合—分销(品牌,营销能力,运筹能力),是产业链的一个微笑曲线,国人在高附加值或高技术的两端做得并不好,值得努力。
标杆
在组织能力建设上,最强的应该还不算科技企业,而是有大量雇工规模的但又有良好管理的企业。这里丰田在若干年里一直是业界推崇的标杆,甚至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,被其收购的企业在付诸其管理后都脱胎换骨。精益生产是丰田的一个企业精髓,但并未体现丰田员工管理的精髓。从员工治理中,丰田充分与员工共享4方面的关键资源(缺一不可):
1. 权责共享(管理层级扁平化,自我管理团队和工种的简化给予前线员工更大的权责,甚至每一位员工都有权力停下整个公司的生产线)
2. 信息共享(看板,每日小组组长会议,每两周全员大会及时共享有用的信息)
3. 能力共享(招聘中的严格甄选和定岗,入职后的持续培训,确保员工能力的提升)
4. 激励共享(平等底薪,设立小组和工厂奖金,奖励出勤,给予提案奖金鼓励员工全身心投入生产)
如上其实体现出,当员工表现不尽如人意时,主管要反思,是员工问题还是主管问题,改变治理方式是否有用,丰田真是一个好标杆。垂直边界改造看丰田的例子,就够了,其实说白了,核心是高级主管把员工当做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。
结语
组织能力是你战略落地的内力,练好,责无旁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