蚂蚁上市受难记

马云外滩金融峰会开炮

吃瓜经过

摩拳擦掌

11月初的互联网好不热闹,大家都等着蚂蚁金服的上市,摩拳擦掌,超额认购,最大IPO,都想从蚂蚁身上成为股东挣得一桶。当时的热火劲信息描述很多,我就没必要费那个口水搬运了

风云突变

波云诡谲,杭州马外滩金融峰会上爆出惊人言论,炮轰监管,直怼当局,显出了不恰身份的不成熟。来自未来的同学请去搜视频搜图

各路吃瓜

接着网络上朋友圈的吃瓜群众们炸开了锅,有号召给杭州厉害马点赞的,有金融业从业者不服马云的(这是普遍态,都想其被深深公平监管),有朋友说蚂蚁背后有很多红二代,才敢炮轰监管。有人说这下要凉(我站这派),有夸赞还是深圳马低调,也有说PeterMa(马明哲)才是深得低调真谛。

传媒有意误导

最炸的是凑热点的短视频,立即跟进讲解ABS(Asset-backed Securities,资产证券化),我听了一番,哦,这个讲的好,其实这里不是蚂蚁不受监管,其实也受监管,视频里或普遍说ABS的文章里提及的杠杆率,早被蚂蚁在最近的3年时间内同银行业伙伴一样,降下去了。早期放贷业务开启时,的确是ABS化,杠杆高,但受监管影响,早变成联合放款模式了。自有资金占比极低,这波就属于纯粹带节奏的

暂缓上市

不过随着四部门约谈,蚂蚁觉得大局已定,并未对网络上的各路言论进行澄清。A股上不了,港股主动撤下上市计划,避免定价破发更无法交代。

到底咋个蚂蚁变蚂蟥

内部说法

有朋友在蚂蚁内部,掌握的经营信息还是比较充分正确,但结论不正确,通过马老板膨胀了来解释这个事情(杭州马没有按照宣传稿件来讲,而是自己发挥),从而导致大家不能上市暴富。

答案在风中飘,但肯定不是马老板气血上涌一时飘,毕竟大会讲稿早就准备好了。马老板是知道结果,酝酿几天还是真性情一把,兵行险着,携民意演一把试试,但这一出也可能使得后续不再有马云的时代(此语来自短视频界)

内部人士当然情绪上认为蚂蚁做的都是对的,高效率的,只是马老板不对。

真实为啥

扒开BigTech招股书看看

历史上数次金融危机均与“大而不能倒”的金融机构出现问题有关,将上市的蚂蚁集团虽然津津乐道于为中小企业服务,但其上市招股书的数据已被专业人士研究个透,其以80%为消费贷款为主的盈利模式,年轻人仅凭信用担保难免会埋下金融风险。

2.1万亿贷款余额的,那么消费贷款1.7万亿,意味着如果有1亿人欠债的话,这1亿人平均每人欠了1.7万元,这明显偏离了央行掌握的大数据

四宗罪

  1. 赢家通吃,造成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竞争
  2. 增强金融风险传播性(经营模式和算法趋同,易引发羊群效应,导致市场大起大落;前面这解释扯淡,只是店大欺客,信用放贷KPI凶猛,传导风险给银行是真

剩余扯淡凑韵的两宗

  1. 诱导过度负债消费(被一些文章冠了一个帽子,金融价值观扭曲),只不过是托词,KPI导向信用放贷过猛才是真

  2. 过度采集客户数据,更是扯淡的托词。

就像中国历史上都要凑个四一样,战国四公子,京城四少,江南四大才子(才子之间能级明显有差距,可见唐伯虎点秋香)

BigTech与金融业的冲突

  • 原来银行是信贷中介,现在通过市场分工来实现(强势甲方变乙方,十分的不爽)

  • 可能存在BigTech公司与银行利益不一致,风险责任不清以及助贷风险向银行传导等问题。(实操层面这是实话)

金融业说我助小微你选择看不见

在普惠金融主力军方面,银行业的小微企业贷款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40.7万亿和13.7万亿,而蚂蚁集团发放的小微经营信贷余额不到5000亿(应该还是受资本金的限制,不要谁喊声大就听谁的)。

金融业说蚂蚁过分吹大数据风控

在放贷时,BigTech公司与银行贷款一样,也使用担保品。如现金担保,电商平台账上都有现金或余额宝账号上有钱。二是应收账款担保,电商商户并不是立即收到货款的,有7天的收账款间隔。三是摊位费担保,保证金,技术服务年费等。这些措施不能归功于大数据风控

蚂蚁的优势确实在C端

服务产业要跟产业滚在一起,这点上阿里系走轻模式,其实组织能力模型对B端服务的构建和认知还没有京东金融捆绑赋能产业链来得深。另一种视角可能京东链的抵押物更多,大玩家也更多,更放得开手。

其对于企业数据信息的累计上,并不对传统银行有优势,这是BigTech与传统银行的差别,无需各执一词,而是现实情况。

监管的态度

如果金融企业涉及了吸收公共存款,就要对其进行审慎监管,因为蚂蚁平台其实属于变相吸收公众存款,它有一些金融业务牌照,又可以进行与银行类似的存贷款业务,就需要进行审慎监管。个人觉得就算理论上只是代销(我认为可看作影子银行),其平台放大能力,也不得不更加投以监管关注的目光

金融危机的教训

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教训就是对影子银行链条认识不请,监管不力。面对类似影子银行的创新业务,必须要强调监管的一致性,特别要重视新巴塞尔协议作用和实施。

风险识别,计量,防范和处置等方法的普遍适用和不断进步,正是巴塞尔协议与时俱进的基础,也是国际上对BigTech公司金融业务进入监管的出发点

对于BigTech公司而言,如果其涉足类似银行的存贷款业务,对于类似的业务必须要有准备金,资本金,杠杆率,流动性等监管要求,保持监管的一致性

后记

个人的看法里,金融界一直有我放开了玩的冲动,很多创新机制理论上没问题,为效率挺好挺美的,但实操层面,因为人的参与就会出现各种纰漏与变形。所以在金融层面引入审慎监管是有必要的,别的不说,理论上没有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,但还是实实在在会发生。

黑钱为什么能洗白,跟实操层面的理解和跟踪复杂性一个道理。

借用一句比较糙的话,你不能假装人(官员/从业者/评级机构)都有最高尚的道德和最过硬的能力,就像假装新中国没有娼妓一样